首页 美食 正文

吉林:将用2—3年时间推动国有企业资产增长50%

当前的中国经济态势表明,不改革,肯定没出路。

从改革和发展的角度看,美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优点,并不在于其改革容易,而在于其创新容易。福利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例子。

吉林:将用2—3年时间推动国有企业资产增长50%

美国经济学家奥尔森(Mancur Olson)在《国家的兴衰》(The 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)一书中早就论证了既得利益如何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。美国的体制改革,大多发生在重大的危机之后。这里谈了那么多国际经验,主要是想要说明,中国的改革是可以进行下去的。美国之所以被视为是典型的资本主义社会,主要是因为美国一直在抵制欧洲那样的福利制度。反之,企业做不好,政府的财源从哪里来?所以,美国的企业是世界上最自由的,因为他们面临的来自政府的管制和规制,较之其他社会少。

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以来,西方各国都在讨论改革、改革、改革,但所有国家都没有重大的改革动作。无论是经济的高速发展、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,还是政治的民主化,日本为世界所瞩目。如果一个产业要补贴才能生存,它就违反了前面讲的要符合比较优势。

所以第一步就是通过这个框架找准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产业,这样既防止政府太冒进,也防止各种利益集团寻租。强调市场万能的就会认为我过度强调政府,强调政府万能的就会认为我过度强调市场。我们看到的理论模型都是理想的模式,连发达国家也没达到。近日,我国经济学者林毅夫接受《英才》杂志记者专访,就人们所关心的投资、消费拉动经济的问题进行回应。

结果劳动生产率不能提高,增加消费成了无源之水,继续增加就只能靠举债,越积越多,危机就来了。作为发展中国家,维持经济稳定、快速、可持续发展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,仍是我国的首要任务。

吉林:将用2—3年时间推动国有企业资产增长50%

发达国家和后发国家按比较优势发展都可以创造最大的剩余,这是相同的。但并不是说要以消费为主。在这个框架中,必须分两种情况:一种是已有的产业已经在全世界最前沿了,那只能自己发明新的技术或产品。《英才》:在企业界,大家都非常关注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。

我们当时推行4万亿的反周期政策,实际是以货币政策为主,不是以财政政策为主,因为政府提供的1/3不到,2/3靠信贷。到底要选择哪些产业,这不是政府决定的,主要看私营企业是否有积极性进入。中国现在的危机主要是流动性的危机,并不是银行的资产呆坏账非常高,这跟由于银行呆坏账高造成的对银行体系信心不足有本质差异。但更多领导人在瞎子摸象过程中,实际经济发展差了,他又要长期执政,怎么办?只能加强控制,结果经济就会更差。

尤其这轮房地产价格飙升是在2008年之后。其实并没在同一起跑线上。

吉林:将用2—3年时间推动国有企业资产增长50%

因为总要有第一个吃螃蟹的人,他可能失败,别人就能避免同样的错误。他也可能成功,就有很多人跟进,他没有垄断利润。

储蓄增加怎么比GDP增加多一倍?那就是贷款创造存款、存款创造贷款。这时它的资本积累和工资上升也很快。问题根源不在投资《英才》:现在大家都愿意投资房地产,这能满足中国产业升级的需要吗?林毅夫:这是非常危险的状况,我们确实需要调控,因为大部分国家出现金融危机都跟房地产泡沫有关。《英才》:按你的说法,光伏不就是朝阳产业吗,前几年发展很火,政府因势利导,有大量补贴、帮扶,结果出现这样大的问题。政府可能好心干坏事,过犹不及,但也可能不及犹过。有一点补贴也不过是对外部性的补贴。

而且我们资本账户也有控制,所以即使有些问题,也不会变成大量挤兑或资本外逃。国外一个贷款批准后,是按投资周期给钱,而不是一次性都拨给。

认为政府都是坏的,最好不要有政府,就像新自由主义,那就是不及犹过。要理解林毅夫的诸多观点,首先要了解他的思想体系——新结构经济学。

我们2007—2011年,GDP增加20万亿,贷款增加30万亿,储蓄增加40万亿。我想钱荒有点像打预防针,当然会痛一下,可能还发烧一两天,但这样就给经济体系中的一些问题比较高的预警,然后进行必要的改革。

第一年2500万到账上,支付2500万的利息。交易费用高的原因是硬的基础设施,软的制度环境,还是人力资本不足?国家和企业就可以共同来消除这些瓶颈。到1980年代,主流看法又认为,后发国家要摆脱停滞与危机,必须采取休克疗法取消各种扭曲,迅速建立发达国家那样完善的市场体制,结果却是经济停顿、政治动荡。林毅夫还配套提出了可操作的增长甄别与因势利导框架——双轨六步法。

那你过度谈市场,也可能导致市场犯错。可是第一年只用2500万元,剩下7500万就存在银行。

怎么解释?林毅夫:基本上我只是讲对外部性的补偿,我从来没有讲补贴,也没有保护。没有一用就灵的理论《英才》:关于新结构经济学,热议的一个焦点是政府与市场,可能有些各说各话?林毅夫:现在有人过度强调市场,有人过度强调政府。

只要听到讲政府,马上就反对。其他绝大多数都陷在低收入或中等收入陷阱中。

他们普遍的是,一段时间过度强调政府,一段又过度强调市场,在两者间不能平衡。《英才》:后发国家总是承接先进国家放弃的产业,会不会永远落后?林毅夫:实际上不会。但是经济发展没有现成理论一用就灵,领导人都是摸着石头过河,可能好心办坏事。第三步,有些产业可能国内企业还没进入,那为何不把参照国的夕阳产业吸引进来?他们一定有积极性利用国外较低的要素生产成本,政府可以把他们进入的瓶颈消除。

从二战到现在,只有13个经济体的经济增长达到每年7%或更高,且维持25年以上。但外界对此有很多质疑。

但我觉得成功的国家,实际是两只手都在用。但放弃投资拉动的增长模式,改为以消费拉动经济增长,显然是头痛医脚、因噎废食、把婴儿和洗澡水一起倒掉的主张。

任何国家必然存在体制和机制问题。发达国家以消费为主都出了问题,我们能以消费为主吗?访谈背景自2012年6月从世界银行卸任回国,林毅夫便陷入了各种争议与质疑的漩涡。

打赏
发布评论

  • 获取随机昵称